1.治疗的方剂简介

老年白癜风的治疗_怎样治疗老年白斑

您好,老年人患要注意,1、饮食方面,不要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如:辣椒、生蒜、姜等。少吃维生素C药物或含维C的食物如草莓、山楂、柠檬、话梅、樱桃等;多食用含铜丰富的食物如豆类、全麦、草菇、花生等;多吃富含酪氨酸与矿物质的食物黑芝麻、蛋、杏仁露、茄子、黑木耳等。2、保持充足的睡眠。3、保护皮肤、免受损伤,如选择纯植物纤维制成的衣物,不要穿含有化纤的衣物。选择稍微宽松一点的,新买来的衣物也要洗干净再穿。避免外伤、摩擦、压迫。洗澡时不可用力搓擦。4、避免长时间、强烈日光曝晒。许多患者常因炎夏外出旅游、出差,而诱发或致复发。5、患者要合理的调节心理状态,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。

治疗的方剂简介

老年性白斑,又称老年性白点病,是一种老年性皮肤色素退化现象,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。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局部皮肤内黑色素细胞变性、老化所致。特发性点状白斑,又称为特发性滴状色素减退症,与人体内分泌、皮肤衰老退化有关,不少学者将特发性点状白斑也称之为老年性白斑。

发病原因:多是由于局部皮肤黑色素细胞变性、老化、酪氨酸酶活性降低,以及光线、内分泌减弱、皮肤衰老退化所致。患者还常伴有其他的老年性变化,如:老年疣、老年性黑子、老年性血管瘤和灰白发等。

临床特点:

老年性白斑,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,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。老年性白斑,通常发生在人体的躯干、四肢,而颜面部很少发生。老年性白斑多呈乳白色,为针头至豆粒大小,个别也能达到指甲片大小,其白斑境界清楚。有的白斑呈圆形或椭圆形,数个至数百个不等。白斑处的皮肤稍微凹陷,但边缘无色素增多。

特发性点状白斑,皮损多为境界清楚的乳白色或瓷白色小斑点,直径为2~6mm,呈圆形、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状,表面光滑;除掌跖、头顶、粘膜部位外,身体其它部位均可发病;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白斑增多、发病率也呈增高的趋势。临床上,多表现为:白斑呈散在、点状分布,白斑境界清楚、斑点状不融合。

老年性,一般不疼不痒,皮肤白斑处与正常皮肤高度一致,用手摸上去没有任何凹凸感;初发白斑时,白斑边界多模糊;随着时间的推移,年龄的增长,自身免疫或精神状况的减弱,白斑境界逐渐清晰,白斑也可因此呈爆发性增长或漫及身体任何部位,常见于人体的颜面部、手脚、腹股沟、前胸、后背、腋窝等,以此可与老年性相鉴别。

诊断要点:

老年性白斑,多呈乳白色,白斑境界清晰,多为针头或豆粒大小,白斑处皮肤有轻微的凹陷感,发病多在躯干、四肢,颜面部很少见;特发性点状白斑,呈散在、点状分布,白斑点不融合,白斑一般不会发生在掌跖、头顶和粘膜部位。

治疗方案:

为病名。为局限性的皮肤色素脱失。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。又名白驳风。多因风湿搏于肌肤,气血失和,血不荣肤而成。本病发无定处,初起皮肤出现边缘清楚,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片,可以单发,亦可泛发。周围皮色较深,斑内毛发亦变白,表面光滑。无自觉症状,经过缓慢,偶有自行消退者。多见于青壮年,亦可发于儿童及老年人。治宜祛风胜湿、活血理气。可服乌蛇散、浮萍丸或白驳丸。外用海螵蛸、密陀僧、硫黄各等分共研细末,以鲜姜片蘸药末外搽,或用补骨脂酊外搽。

(vitiligo)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的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,是一影响美容的常见皮肤病。全身各部位可发生,常见于指背、腕、前臂、颜面、颈项及周围等。女性外 *** 亦可发生,青年妇女居多。

是上种色素代谢异常的常见皮肤病,无明显诱因,西医认为可能与遗传、自身免疫、内分泌及精神等因素有关。由于病因不明,治疗也无理想的办法。

相当于中医白癜、白驳风。如《诸病源候论》白癜记载:“白癜者,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,与肉不同,亦不痒痛,谓之白癜。”又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示》白驳风记载:“白驳风生面颈间,风邪相搏白点斑,甚至遍身无痛痒,治宜消风涂脂痊。”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很早,《五十二病方》中已有治疗“白处”的记载,并有二则方剂。隋唐时代的《诸病源候论》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始称“白癜”、“”或“白疙”,并指出其病机为“风邪博于皮肤,血气不和”。在治法上,则以祛风为主。后世医家及医籍中还有“白驳风”之名,对本病观察、描述更为详细,治疗大致从风、湿、热几个方面人手,主张“施治宜早”(《医宗金鉴》)。

现代中医对治疗的临床报道始于50年代初。但50~60年代有关资料不多,且大多是个案。至70年代,报道量稍有增加,内容亦较以前更为深入细致,多为多病例的集中观察,甚至有上千例的大样本病例文献。治疗方法以单方或复方中药制剂较多;如补骨脂酊、野茴香注射液、白蒺藜子丸、制斑素(为补骨脂提取物)、香豆素类中药浸出液等,且往往是内外综合治疗'70年代后期,在病因病机和治法上的认识不囿于前人旧说,通过临床观察,发现气滞血瘀和肝肾不足是本病的两大主要病机,运用活血祛瘀和滋补肝肾治疗本病,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,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980年代有关中医药治疗的文献量骤增,约为前30年的4倍,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,除中药内服、外搽之外,还有不少针灸内容,如体针、耳针、隔药灸、艾条熏灸、穴位埋植等。此外,还有少量的气功、推拿、食疗等方面的报道。至1991年底为止,已报道的文献总数为102篇,积累的病例总数近9千例,有效率一般在90%左右,若是病程短的散发型患者,则有效率可更高一些。目前,各地中医界对的研究已做了大量的工作,治疗逐渐趋向于包括中药内服、外用、日光照射、针灸及西药等在内的综合疗法。此外,考虑到本病易发生暴晒伤,故主张在行日光浴时宜避免烈日。

虽然用中医药治疗已取得了一些经验,但目前还存在着治愈率低和疗程长的问题。机理研究尚未很好地开展,药理研究主要重单味药,而对复方的研究则较少。今后若能从这几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,则可望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,缩短疗程。

详见百科词条: [ 最后修订于2016/1/10 18:29:37 共14789字 ]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,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,请自行区分。